在养老护理行业,专业的护理技能固然重要,但沟通这一软技能往往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。它能化解矛盾、建立信任,让老人舒心、家属放心,更能为从业者的职业发展铺就坚实道路。
案例一:拒绝吃药的张阿姨
张阿姨是养老院里出了名的 “倔脾气”,最近总拒绝按时吃药。护理员小李起初只是机械地催促:“张阿姨,该吃药了,不吃对身体不好。” 可张阿姨要么装没听见,要么直接把药扔到一边,家属来探望时得知情况,难免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。
后来参加了沟通技巧培训,小李换了种方式。她先坐在张阿姨身边,拉着老人的手说:“阿姨,我看您今天气色比昨天好多了,昨天您说腿疼,按时吃这个药呀,就能慢慢缓解呢。您试试?” 张阿姨愣了愣,没像之前那样抗拒。小李又顺势说:“您要是现在吃了,等会儿家属来了,看到您这么配合,肯定特别开心。” 张阿姨这才乖乖把药吃了。家属再来时,小李主动汇报张阿姨的用药情况,还夸老人配合,家属的脸色也由阴转晴,对小李赞不绝口。
红枫职校小课堂
这个案例里,小李从一开始的无效沟通到后来的顺利解决,关键就在于掌握了沟通技巧。她学会了先共情,关注老人的感受,再用老人在意的事情作为切入点,让老人更容易接受。同时,与家属的及时沟通也消除了误解,赢得了信任。
养老护理技能
案例二:老年痴呆的刘爷爷
护理员王姐负责照顾患有轻度痴呆的刘爷爷。刘爷爷时常会突然情绪激动,大喊着要离家出走。有次家属正好撞见这一幕,当场就红了眼眶,质疑是不是护理不到位。王姐没有急着辩解,而是先安抚家属:“我特别理解您现在的心情,看到爷爷这样,谁心里都不好受。” 等家属情绪平复些,她才解释:“爷爷这是病情导致的,我们平时都会多陪他说说话,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,能让他平静不少。刚才我正打算给他讲您小时候的趣事呢。” 随后,王姐还详细跟家属介绍了日常对刘爷爷的护理方式,家属的疑虑渐渐消散,还一个劲地感谢王姐的用心。
红枫职校小课堂
王姐的做法,体现了沟通中 “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事情” 的原则。面对家属的质疑,她没有硬碰硬,而是先共情,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,再理性地解释情况,从而化解了矛盾。
养老有温度 服务无距离
对于养老护理从业者来说,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基础,但沟通等软技能能让工作事半功倍。它不仅能提升服务质量,获得老人和家属的认可,还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职业口碑和发展机会。在养老护理这个充满温度的行业里,多一份沟通技巧,就多一份让老人安享晚年、让家属安心放心的力量。
所以,各位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朋友们,一定要重视软技能的培训和提升。多参加公司的各类活动,与有经验的家政前辈们交流请教,不断总结学习沟通技巧,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你会发现,不仅工作会变得更顺畅,自己的职业道路也会越走越宽。